Monday, April 09, 2007

Ryan的蜂針週記與蜂針療法介紹 (上)

[Last Update: 2007/6/16 15:31]

(一名老外由老中女友帶去就醫)


  • 何謂蜂針療法, 主要適用範圍

  • 我與蜂針療法相遇的路

  • 有效嗎?

  • 蜂針療法的過程

  • 蜂針療法初期螫後反應過程

  • 針療法注意事項

  • 有這麼痛嗎? 亂講!

  • 周本錡醫師與著述資料

  • 我的蜂針週記

何謂蜂針療法, 主要適用範圍

蜂針,就是以活的蜜蜂叮活人的穴道,像針灸一般,利用人體免疫系統對蜂毒的對抗作用(例如改變免疫系統、抗炎等),用以治療疾病,所以名為蜂針療法. 相傳針灸的針其實是源自於蜂針. 蜂針療法發源於古中國, 傳入日本與韓國, 在埃及、中東、羅馬也盛行.


如果我沒得這個病,大概一聽到這種療法就會嗤之以鼻. 我信神也相信世上有鬼,但我卻是選擇儒家六和之外,存而不論的那種冷清態度. 一開始以為是這是民俗療法,當然非要嗤之以鼻不可,嗤聲之大,足可噴出鼻屎. 後來去嘗試蜂針療法,才發現遠非如此. 上網查閱,也有一些資料說明這是源自漢代或是更早的傳統中醫療法. 蜂毒成份為多肽類(蜂毒肽、蜂毒神經肽、MCD肽)、酶類、以及非肽類物質, 具有抗炎鎮痛、降壓、抗凝血、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效應、調節免疫機能等作用, 主要治療免疫系統的疾病[包括紅斑性狼瘡(Lupus),天皰瘡(Pemphigus),類風濕性關節炎(RA),貝氏症(Behcet's disease)(或稱柏契氏症)等]、 以及神經痛和神經炎、心血管病、支氣管哮喘、痛風.

關節炎與糖尿病從網路上的文章看來也是蜂針療法的治療範圍, 但是需要搭配藥方. 本文主要以免疫系統疾病為主, 其他的就請上網查閱.

我這個主題就是要記錄我的蜂針療法過程,並介紹這神秘的蜂針療法面紗. 因為我的蜂針週期是一週一次,所以稱為蜂針週記. 如果你也是深受免疫系統疾病困擾, 這篇文章不妨參考, 也許能給你一扇明窗, 運氣夠好甚至可以改變你的一生.



我與蜂針療法相遇的路

我的病叫作貝氏症(Behcet's disease),也屬於免疫系統的慢性疾病,原因不明. 症狀就是到處關節筋絡都會出問題,甚至只要輕微的伸展也會拉傷(發炎). 比較起來,我的徵狀是這類疾病較輕微的,我並未出現眼睛發炎或黏膜組織的破洞. 這種病真是令人挫折感很深,稍微大動作,就會受傷. 比如說伸懶腰,繫安全帶,超市買菜提回家,有時連走路都會出問題. 這輩子哪有這麼遜過,曾經也叱剎球場--在美國打全場籃球6球進3球的是我;曾經也靈活輕巧--小時候騎單車騎到穿越大街小巷完全放雙手也是我. 現在連坐久了就會"受傷",年復一年,每況愈下,你真的不可能不對自己發火. 可是發火也不會改變狀況,說不定隔天一覺起床,因為側睡稍久了點,手臂就廢了,說不定待會要發一封較長的email,當晚手腕就發炎疼痛無力. 朋友們常會建議做溫和的伸展運動, 殊不知這種怪病連溫和的伸展也可能拉傷,我連上廁所向後拿衛生紙這種輕微的旋轉都會拉傷,難道有誰會在馬桶前站起來光著屁股像當兵基本教練一樣,向後轉拿衛生紙的?

這幾年中醫西醫都看過許多, 絲毫不見起色, 反而每況愈下. 後來去周本錡中醫師(稍後有更多相關資訊)那接受蜂針療法, 才兩三次我就大感不同, 比如說我每次提重物手腕就報廢的毛病, 從蜂針後到現在從未再犯. 蜂針療法並不好受, 甚至可以說是痛苦, 我這人怕死怕痛, 若非有效, 早就逃走, 豈肯做無益之舉. 當初踏進周醫師的診所, 也是抱著路過瞧瞧的心態, 想說反正聽其言觀其行, 出診所再做定奪, 哪知第一次就說要現場扎針, 匆促兵變也沒有逃走的藉口, 就慘遭兩針刺入. 第一次因為需要觀察是否適應蜂毒, 以及避免太過強烈的過敏反應, 因此採取「間接」針法. 所謂「間接」針法就是將蜂的尾針拔起, 馬上插入人體穴道. 而直接針法, 就是讓蜜蜂屁股直接刺向你細嫩的皮膚, 其痛苦指數相差數倍之多. 我第一次扎完針, 想說「還好嘛!沒想像中痛!」 有什麼好大驚小怪, 回家也沒啥反應, 頗有當年關公刮骨醫毒的神勇, 早知道拿一本易經去假裝看書, 邊看邊扎, 拍照留念以便成為傳世佳話.

第二次去扎, 春風拂面, 玉樹臨風, 搖著羽扇綸巾踩進診所, 三言兩語過後, 一扎, 扎針部位簡直就像轟然核爆, 痛的讓人攫然瞠目, 而且一波一波炸開, 那種痛如果沒有心理準備, 任你英雄氣概, 包你叫出聲來! 那種疼痛跟刀割或是物理的針刺的痛不同, 那是化學引起的強烈疼痛, 造物者設計的目的就是讓被蜜蜂攻擊的生物痛的不能漠視, 全心全意只想逃走的強烈動力, 作為保護蜂巢的機制. 造物者一定沒想到蜂螫居然被拿來醫療, 而且那個被攻擊的「生物」還不能逃走, 最慘的是, 吼~~那個滿頭包的「生物」還要付錢!



有效嗎?
對我來說,到目前為止,有,而且很明顯,不是那種似有若無的改善.

很多這類病友會被這種病變嚇著,你的身體逐一崩壞,那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有時崩落的速度快到讓你心驚.轉眼間到處疼痛,手殘腳跛,腰痛膝傷,頹然獨自一人時,深覺四面烽煙繚繞,八方畫角悲涼. 這種情況,病人以及家屬會心生恐慌,用盡方法. 只要聽說有效的療法,盡量都會嘗試,而且,不可能耐心等待單項治療結果,通通一起來! 畢竟這場戰輸不起,很多免疫系統疾病到頭來會致命,而且比率不算太低.

我並非批評這種方式,完全沒有任何評論. 我只是要強調我做的只有兩項: 蜂針與溫和運動. 因此當我很明顯感覺情況有改善的時候,我可以在控制變因的條件下說:蜂針對我有效,可信度可以確立. 如果我同時嘗試好幾樣,就比較難確定是哪種方式帶來明顯改善,或者是哪幾種的組合所造成.

光是溫和的運動是沒效的,蜂針之前我連溫和的運動都不能做.

現在我的改善有:
->手腕沒有在出問題過 (完美紀錄第九週被打破)
->膝蓋出槌的次數大幅下降
->手指關節發炎的程度輕了很多
->手臂肌肉睡覺不會再壓傷
->全身可以伸展的更開也不會拉傷
->之前左手食指在幾年前打一場夜間籃球, 吃了個史上最大蘿蔔(而且我記的那場三對三我得零鴨蛋, 真是蘿蔔鴨蛋, 有葷有素, 免費吃了一頓粗飽), 中醫骨科看了好幾次, 仍是無法恢復全貌, 後來蔓延到拇指, 才發現每根指頭都可以休息停用數日, 唯有拇指不行. 冰敷熱敷消炎藥膏擦了不知道多少, 洗澡完毛巾一扭照樣拉傷. 疑? 蜂螫的第八週開始, 居然整週怡然自得, 挺讓人振奮. 不過此處實在太容易復發, 必須繼續觀察.
(陸續再update)



蜂針療法的過程:

1. 從蜂盒子裡抓出蜜蜂:

























2. 把蜜蜂移向醫師選定的穴位(穴位的選擇可能每次不同):



3. 讓蜜蜂尾刺叮入穴位:


4. 移開蜜蜂,尾刺與蜂腸的一小段會留在皮膚上:


精彩的開始了! 此時蜂腸開始收縮旋轉, 不斷的將蜂毒擠進人體.
這時候你開始痛的憋氣, 醫師會將蜂刺停留在穴位之上一段時間, 長短視醫師判斷而定, 短則3,5秒, 長則可能一分鐘或扎到忘記了都可能. 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在好奇, 甚至打從小時候知道蜂刺會連帶蜂腸留在被攻擊者的身上就開始疑問, 造物者為何要這樣設計? 這樣一來, 蜂不就死了嗎? (不是每一種蜂都是如此). 答案在此...這個時間內, 留下的蜂腸其作用就是要將毒液盡量擠入被攻擊者的身上, 假使被攻擊者不趕快將蜂刺移除, 蜂腸就會不斷收縮蠕動, 強烈的疼痛就在受叮組織幾公分範圍內一波波震開, 遭受攻擊的生物把蜜蜂撥掉或拍死也沒用, 蜂刺會繼續搞的你齜牙裂嘴, 如果有一團蜜蜂圍者你猛攻, 你就騰不出手來做拔刺這種細緻的動作, 結果你一定會逃走, 除非你是蜜獾一樣被叮死也要吃蜂蜜, 或是像周星馳一樣被絆倒.


4. 拔除蜂刺, 這時終於可以喘一口氣, 被盯的地方開始有點蚊蟲叮咬的小腫. 這可不是回家可以塗藥膏的蟲咬, 而且威力大多了.


每個人對蟲咬蜂螫的反應會稍有不同,比如說在周醫師那邊有個女性病患就腫的比較大泡:



想知道我前幾次有多腫嗎? 看看本文稍後我的蜂針週記便知.


蜂針療法初期螫後反應過程:


蜂螫之後,人體會產生過敏反應,這是正常的狀況. 但是每個人反應強度不同,比如說初期一兩次有人會輕微發燒,有人則否. 甚至有人有強烈過敏體質,可能並不適合蜂針療法. 因此一定要找專業的醫師,阿不然何必花錢,把身上穴位上面的衣服挖洞,自己帶一把彈弓,上山找個蜂巢就給他...

以下的反應過程,僅限於初期(大約前十次蜂針,因人而異),之後對蜂毒適應,反應約半天到1天內就消失.

即便是前十次,反應的強度也是逐漸遞減.
1. 接下來幾個小時, 會有痛、紅、癢、腫, 漂移不定的反應
2. 如果你是下午扎針, 到晚上睡覺前會進入腫脹的開端, 甚至會非常癢, 會嚴重影響睡眠
3. 隔天清晨到晚上, 會演化到不舒服的最高峰, 螫部逐漸往外種脹. 有些人(像我), 甚至會輕微發燒(低於38度), 這是低度過敏反應. 視種脹的部位, 有時會影響操作,比如說打鍵盤或開車
4. 我建議你直接蜂針的第一二次, 隔天要有向公司請假的打算
5. 第三天仍會持續不舒服, 但是到晚上會慢慢開始下降, 出現癢、麻等現象
6. 第四天起好轉加速, 但是會很癢, 蜂螫不可擦藥膏!!! 也別去抓, 抓破皮容易感染
7. 一般而言, 前五,六次反應比較強烈, 之後身體逐漸適應蜂毒, 不舒適的反應會下降. 幾個月後, 叮完半天到1天就無腫脹了. 我的個人經驗是前五次腫的相當厲害,癢到想要殺人,但第六次之後腫脹與奇癢就大幅減退


蜂針療法注意事項

1. 很不好受的一種療法
2. 需要半年或一年或更久, 端視妳的病情而定, 如果有效, 情況會大幅改觀
3. 不便宜(一次要2000元上下, 視情況)

4. 蜂針前要吃點東西, 以免暈針

5. 叮完建議不要走動, 坐個15分鐘再離開

6. 叮後要多喝水, 避免曬太陽
7. 初期幾次的接連三天可能會影響睡眠與動作
8. 蜂針療法不見的每個人都可以適用, 如有體質對蜂毒有強烈過敏反應, 或是懷孕等等, 就不能使用, 你要問醫生

9. 你該詢問醫師關於醫療的所有問題, 而非聽我一面之詞. 我撰寫本文的目的是分享我的經驗, 不是在替你診斷.
10. 蜂針療法有其理論及順序, 需要醫師觀察判斷, 用針之穴位也要講究, 蜂種也不是一般蜜蜂, 切不可自行勇闖蜂巢, 人蠢是沒藥醫的!


有這麼痛嗎? 亂講!

蜂針真的是相當的痛, 有些穴位, 甚至會讓人痛到手顫. 但是, 你可能想知道, 到底有多痛?
有多痛, 答案在你有多強的治病驅力, 而不在蜂毒有多強.
讓我告訴你一個真實所見的事情,跟我ㄧ起蜂針的時段有位已婚的小姐,皮膚白皙, 常常帶著她充滿好奇心的女兒來蜂針,每次她螫,痛的哀哀叫,又滋又嘶,嘔過來唉過去,聲震屋瓦,有時候又好像在叫床,不是沒同情心,sometimes真的是忍不住偷笑. 你猜她得什麼大病要來這般螫騰? 沒事,只為了蜂針可以美白!(她的皮膚已經很白了) 我聽了周醫師笑嘻嘻的說她的目的,真是大吃一驚,女人愛美可以有這麼大的驅力!! 這種勇氣真的是讓人既佩服又費解,我不禁要問,有這麼痛嗎? 如果你也是久病纏身,如果你也是消炎藥吃到胃損肝傷,如果你的枕邊人半夜為你沉淪的健康狀況暗自垂淚,如果你痛恨成為別人的負累,如果你久未有自由的身體,那麼,我想你也許也會大呼小叫,不過,如果有效,一定沒那麼痛.

我是很怕痛的人,每次去按摩第一件事情就是交代輕一點. 蜂螫的過程不曾哀號鬼叫,如果我可以承受,大概多數人都可以坦然面對,至於你能堅忍像關公刮骨醫毒,談笑風生面不改色,這我就不信,被蜂叮過,對小小蜜蜂真是大起敬意.



周本錡醫師與著述資料







看診時間跟名片上有出入, 如果要去看診, 建議先打電話詢問, 免的徒勞往返.
周醫師有給我ㄧ份比較完整的手搞, 不過太大了, 傳上來之後一壓縮文字就無法閱讀, 正在想辦法解決, 晚點會post上來.



我的蜂針週記


第1週: 腰部適逢生平第一次神經炎帶狀皰疹, 間接叮兩針在中腰部

第2週: 第一次直接叮. 左手合谷, 屁屁環跳. 隔天發燒到37.6~38.8. 忽冷忽熱. 腫的最厲害的時候是這樣:


第3週: 右手合谷, 屁屁環跳. 還是腫的沒辦法打鍵盤, 開車也挺困難, 單手開屁股還要歪一邊.

第4週: 左右手的曲池. 腫的最厲害的時候是這樣, 甚至壓迫到手腕, 我週日下午叮, 週一晚上整晚失眠, 一分鐘都沒睡著, 又酸又癢又不舒服.



第5週: 左右腳足三里(還是陽陵泉, 我搞不清楚). 還是腫. 右腳一路從膝蓋腫到腳掌, 鞋子沒有鞋把幾乎穿不下. 但左腳毫無反應. 可能沒叮妥, 或是那隻蜜蜂蜂毒不足.

活像電影"奪魂鋸"的海報.

第6週: 左腳足三里補叮. 腰陽關. 這次腫的沒那麼厲害了, 幅度廣度大約只有以前的三分之ㄧ, 癢痛酸都減少很多.

第7週: 加針了. 以前腫的厲害, 一直停留在兩針, 終於來到一次叮三針. 這是由於上週對蜂毒反應不那麼激烈了, 才可以往上加. 這回叮的是左肩肩髃, 曲池, 環跳. 三針之後腦部微有發脹, 輕微頭痛之感, 這屬正常.

第8週: 維持在三針, 今天叮左手後谿, 右手合谷, 以及腰陽關. 這回終於遇見傳說中叮起來最痛的穴位: 後谿! 吼~~ 我的娘, 真是有夠痛! 但是不知道是錯覺還是怎樣, 跟前幾次比起來, 這兩週不管叮哪裡都非常的痛, 不知道是最近春暖花開蜜蜂吃的特別飽足, 還是對蜂毒的反應已經大不同, 反正每針都痛到要相當的忍耐.
傳說中叮起來最痛的穴位: 後谿 (手機對焦對對到後面車子去了, sorry!)

合谷穴位
這張是300萬畫素的手機像機所拍, 除尺寸外沒有做過任何調整, 有這樣的解析力跟色彩表現力, 頗讓人驚艷.

這次腫的非常快, 下午3點多叮完, 吃完晚飯已經腫的不可開交, 但是沒像以前那麼不舒服, 以前要腫到這個田地, 要花上一整天甚至一天半.
本次周醫師揚言我只要半天就會消腫, 下回就要給我戳個四針. 看樣子我有負周醫師的期許, 我還是整整腫了兩天多, 只是脹痛跟奇癢比以前降低非常多.

第9週: 周醫師聽我說上週蜂針並未如預期在半天內消腫, 研判我發炎的部位仍有問題, 這回採用平衡針法, 因此還是往上加到四針, 秒數控制在每針20秒之內. 這次叮在左右肩之肩髃, 以及左右背腰之上髎(ㄌㄧㄠˊ).





不清楚是心理作用還是怎樣, 這四針叮的甚痛, 心想如果這種痛要挨上20幾針, 真是叫人不寒而慄, 不針而痛, 不尿而遁.
但是這回, 尤其是上髎, 我覺得比起腰陽關穴要有效, 叮時雖痛, 但是當晚及隔天腰部神清氣爽, 順暢無礙, 令人振奮.

目前發現一種常態, 就是消腫之後的隔天, 比如說這回是週三, 會有一天下降期. 也就是說蜂螫的部位雖然稍感不舒適, 但是原本經絡的不舒服會消失無蹤, 但是消腫之後的隔天反而會不舒服起來, 隔天復又消退. 消退也不是一副返老還童的精氣神模樣, 而是介於發炎與完全沒事之間, 稍微太過使用或是姿勢匪類, 一副就要捲土重來的態勢. 終究冰凍三尺, 非轉眼能冰消雪融.


這週左手手腕自蜂針從未發言的完美紀錄被打破. 不清楚是單一還是加總因素, 左手使用過量, 再次發炎. 這次發炎, 導致下週悲慘的結果, 欲知詳情, 請看下回分解.



第10週: 周醫師聽說我左手手腕發炎, 把脈靜思, 左手不夠, 還換右手, 幾秒鐘沉默過去, 便敲下議事槌: 上陵穴! 我正奇怪, 這週怎麼如此輕騎過關, 只要一針就搞定, 沒想到是上週相同四針加上左手上陵.


對穴道沒研究的人就跟我當時一樣, 渾不知我大難臨頭, 還在想正值春末夏初, 待會針完找個泉冷苔滑, 碧綠幽靜之所, 喝杯滲心綠茶. 昂然進入診療室, 一個刮風馬步翩然入座. 先叮肩髃, 老地方小case, 數數秒便憋將過去. 接下來為我蜂針之人忽發警語, 說: "上陵屬內側, 感覺會比較強~". 我ㄧ聽陡然心驚, 因為即便是傳說中痛死人的後谿, 也沒有warning, 難道上陵比後谿更....


還來不及嚇完自己, 針刺已經扎入.


上陵穴


尖銳的痛傳導特快, 毫秒間我已經痛的只能忍耐, 完全不能管其他事情. (本來想要仔細看看蜂刺的動作) 挖靠~~ 痛的連心(註), 真會讓人後悔生到這個世界, 如果當天有人對我說生日快樂、人生多麼美好之類的話, 一定給他一拳. (註: 上陵穴跟心臟有關)


我的經驗: 上陵是目前為止最痛的針穴. 不過這因人而異, 有人認為是後谿, 有人則可能是合谷. 我叮完上陵要叮背面腰部的上豂, 發現只區區15秒就讓我背部汗濕一層, 不用去喝茶, 已經"泉冷苔滑", 魂都涼了, 還喝個春天.



不到兩個鐘頭, 已經烽火連天, 陣陣刺痛還是讓人凜然. 不過涼茶不喝, 咖啡還是要加減一下, 哈哈.


第11週: 這個週日恰逢母親節, 返鄉回去陪陪媽媽. 所以原本週日的蜂針改到週一下午, 開車去新竹找周醫師. 因另有要事, 所以抵達診所已經是下午五點. 這週過的其實不順, 前兩週腰拉傷似乎變成燎原之火, 周身關節處筋絡又多處舉火, 病痛再起, 唯病況較輕, 稍稍冰敷也可復原. 但是不利的是...右腳腳跟走路會痛, 這以前從未發生過.


我告知周醫師, 於是本週五針: 左右手合谷, 左右腳踝部崑崙(見下下圖), 以及背部中腰的命門.



針痛依舊, 時間比上回15秒要長, 大約25~30秒吧. 離開亂七八糟的新竹市, 開車上高速公路往台北已經6點多. 我沒有想到新竹市是如此混亂的地方, 街窄人多, 機車成群, 汽車成河. 馬路命名更是恐怖, 隨便隔條不大不小的路, 左右路名就不同, 單行道也多, 地圖上看不出來. 一條路地圖上筆直直, 到了某個點居然分成三條, 正確的路是右轉且毫無標示的那條.... 好不容易從新竹脫困, 上了高速公路, 卻發現我的胃一陣陣緊縮(很像吃東西噎到的感覺), 臉上逐漸麻痺, 我知道這是蜂針過敏反應, 今天的針停秒數太長了. 再加上兩手兩腳迅速腫脹起來, 我面臨決策, 是應該返回新竹找周醫師, 還是不用理會?


以往我總是吃飯後去蜂針, 這次我幾乎是餓著肚子開扎; 又考慮到新竹市那種標識不清的道路, 加上下班時間, 我決心到休息站先吃點東西再說. 於是到休息站, 跛著腳去點了麵湯筍乾, 吃個七分飽也休息一下, 還好如預期, 臉上的麻痺消失, 胃也停止收縮.


崑崙這個穴也可以治落枕, 不妨記記.

命門這個穴位有神奇之效, 原本腰部殘留的不舒服(脊椎末端靠左), 在此穴被殲滅. 命門也是倍受推崇的好穴, 有事沒空不妨壓壓, 尤其是辦公室久座的同事.

這次腫的厲害, 兩天多才消腫.



第12週: 這三週燎原之勢, 經過三次五針的蜂針之後, 已逐漸撲滅. 雖未完全肅清, 但已拿回控制權. 本週仍是5針, 但是秒數暴增, 本以為上週臉麻手腳腫, 這次會減秒, 結果不減反增. 蜂針表面上看來容易, 但就是這種份量、穴位拿捏之間, 方顯學問跟經驗.


這回針右腳崑崙, 腰部命門(釘到蜂囊停止動作), 左手上陵(痛!), 左頸風池(治左頸部常見的疼痛, 以及併發的頭痛, 初次針, 且近中樞要地, 只有5秒), 最後一個也是新穴: 右腳膝蓋的內面之委中穴(幻想自己是Michael Jordan投籃的時候拉到).

這次有個奇妙的經驗, 周醫師接連三針: 命門、崑崙、委中同時上針, 痛的忘了數秒了, 頭一回覺得疼痛的右腿在顫抖. 可是忽然有種莫名的領悟, 吐出一口長氣, 眼光投向遠方, 不覺得痛了. 現在想, 這是不是痛到魂出竅啊, 哈哈.


這週日因為周醫師參加中醫會議, 改週一我再跑去新竹找他. 周醫師新竹診所有養蜂, 當然要帶相機去照照.


蜂箱置於後院一個狹小的空地, 四周封閉, 唯有頂上透光, 密蜂就是透過這個光走廊上下出入. 這個蜂箱據估計有4萬隻蜜蜂駐紮. (不過根據我精密的心算,應該只有一萬隻)



[For 攝影同好] 蜜蜂動個不停, 如果不用閃燈, ISO 400, F/4的情況快門只能0.5秒, 照起來張張模糊. 所以閃燈一定要用, 而且將快門同步設定到1/200秒. 這次只帶一個閃燈, 深感後悔, 該要帶兩組光線會比較自然. 但是就算是兩組閃燈都帶, 反光板怎麼擺也要大傷腦筋, 別忘了拍的是蜜蜂不是蒼蠅, 反光板挪移間很容易搧風, 一個不慎引起誤會, 惹的群起而攻, 四萬雄兵(該是雌兵)可不會聽你解釋.

上圖是蜂箱的廣角照, 狹小的空間頂上進光, 可看見相片右方三隻蜜蜂一條線往上飛出?(放大看有四隻) 這是他們的光走廊, 不斷會有蜜蜂從此進進出出, 回巢的蜜蜂腋下有的會夾帶滿滿的花蜜, 鮮橘色煞是好看.



[For 攝影同好] 蜜蜂蜂箱出口的光走廊附近, 是禁地, 人可以緩慢的繞過, 不會有事, 但如果你停在那裡, 或是在附近揮舞什麼東西, 很可能會引起攻擊. 我在那邊出入就很小心, 深怕一個跌倒還踢翻蜂巢, 那馬上就免費蜂針一年份了.

第13週: 加到六針: 左合谷, 右風池, 左委中, 右陽池, 右陰陵泉, 命門. 跛了兩天, 閉關自居, 看了一整季24小時反恐任務, 然後失眠.


蜂針蜂針, 蜂已經看過特寫了, 針還沒有. 雖說這邊的針指的是針灸, 不過據說做人要格物致知, 針長的怎樣也不能不知.

所以特別帶回針過我的幾支蜂的尾針, 回家格物一下. 因為事隔三天, 所以已經乾了, 乾的鮑魚叫做乾鮑, 所以這個我把它叫做乾針(針摸起來是硬的,有點像魚刺):


稍放大:



再放大:

由上兩圖可以知道, 原來乾針跟乾鮑一樣, 有分幾個頭的. 鮑魚有什麼三頭鮑, 滿頭包, 那是論斤看幾隻, 蜂針則是算分岔, 所以我這兩張有一頭針跟三頭針. 算價錢的時候剛好反過來, 三頭鮑是論隻計價, 一隻聽說可以賣到十幾萬. 我這邊的乾針則論斤計價, 一斤算你199, 加送九層塔跟小辣椒. 這段純屬胡扯, 嚴禁forward, 哈哈!


這邊部落格容許的照片尺寸不大, 雖然照片上傳後解析度下降, 但應該已經夠清楚, 好奇想看4368x2912 pixel的照片可以再跟我要.

[For 攝影同好] 這是用Canon EOS 5D + EF100mm F2.8 Macro 拍攝, 混合光源, 第一次使用高頻省電燈泡照相, 6500K一盞, 2700K一盞, and 6500K 環形燈.


第14週: 六針半!? 經過過去幾個月的廝殺, 蜂針算是攻城掠池, 這週要趁勝追擊, 以求站穩腳跟.
跟周醫師討論了一陣子, 決定了本週的針位:



大椎: 先前兩針風池, 讓頸部的發炎以及所引起的頭痛完全消失, 選大椎穴就是要追擊. (人體之督脈走於後背正中央, 督脈與全身陽經交會於大椎, 故大椎有"諸陽之會"稱呼.)



命門: 同上週



左右內關: 在手臂內側中線,腕橫紋以上三指幅兩筋間


內關顧名思義為內臟之關隘, 為治療內臟之要穴, 如胃跟心. 如果遇到打隔打不停, 可以試試此穴. 內關穴屬手厥陰心包經, 《靈樞‧經脈》記載:手厥陰絡脈從內關處上行「繫於心包,絡心系」, 對心絞痛的緩解有相當顯著的成效.



我針這個部位是因為雄偉的右胸肌會疼痛, 原以為是重量訓練的傷, 結果周醫師認為是神經結, 內關的通路可導向神經結的位置, 所以選此穴. 右胸痛, 因此右手一針, 針了半分鐘拔刺插入左手, 所以我把它算成一針半.




右陽陵泉: 膝蓋有一處疼痛



左右太谿(也有寫成太溪): 太谿是足少陰腎經的原穴. 先不講什麼是足少陰腎經, 先問什麼是原穴. 所謂原穴是說此穴是原氣經過和留止的部位, 氣血所注之處. 原穴是臟腑原氣所留止之所, 因此發生病變時, 會在相應的原穴出現反應. 反正就是很重要啦, 對我來說, 原穴就是「原來針了會很痛的穴」.



太谿可以治增生性關節炎、頻尿症、喘症、男女性功能障礙, 還有其他什麼月經不調、腰痛、足心熱一大堆. 我針此處是為了腳跟問題的追擊. 太谿位於足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中:




周醫師每次跟我討論, 都讓我多知道一些中醫的基礎理論, 而且旁邊的聽眾也都紛紛插嘴, 大家對這些知識都顯得興趣盎然. 雖然我鴨子聽雷, 不過耳聽手抄, 也有一丁點收穫




我現在知人有12經脈, 周而復始, 貫於全身, 由什麼奇經八脈相連, 例如任督二脈. 這些經脈(channel)真是奇妙的玩意, 我以前很好奇古人怎麼有這種智慧發現這些東西並演化發展成一套醫學理論. 以前我問針灸中醫, 答案都是"可能是古人不小心碰到撞到什麼穴, 發現有什麼改變, 所以才發現這些穴". 我一世英明, 對此當然嗤之以鼻, 哪個國家的人不會跌跌撞撞, 就中國人會撞到穴?



蜂針之後, 我對針灸發源於蜂螫的說法覺得頗有說服力. 蜂針幾次後, 每次蜂針的部位會變更, 但是這次針時, 卻會引發好幾個月前針過穴位的反應 -- 輕度的癢, 紅腫, 刺痛. 這很神奇, 好像這些穴位通透似的, 有時候覺得自己像一棵聖誕樹, 一處開關, 四處點燈. 原來這就是經絡相連通所致.




蜂蜜被當作良方可以想像, 所以一開始在有針灸之前, 那些古代庸醫養蜂當作材料是可以理解的, 而養蜂人家經常遭到蜂螫, 古人跟現代人一樣常常衣不蔽體, 叮多了總會叮到個什麼穴. 雖然連續被叮穴道的機率不算太高, 但是穴道被螫過之後, 幾個月內被螫經脈相通的穴, 也會引發輕微的反應, 這豈不是令人懷疑有相通的管道, 或是懷疑遇到鬼. 前者經多人紀錄整理, 終於成為一套奇妙的醫學法則, 後者看到蜜蜂就敬鬼神而遠之, 後來人類野外看到蜂巢會忍不住拔腿就跑, 據說源自於此. 這是我精闢的推斷啦, 至於為什麼只有老中養蜂會被叮到穴道, 老外就不懂這套, 這我就不.....不便洩露天機, 豈不聞「智過聖哲者不壽, 察見淵魚者不祥」? 我就「當作」不懂, 哈哈.



12經脈有陰陽之分, 與人體主要的臟腑相對應, 包含



手三陰經 (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

手三陽經 (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

足三陽經 (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足三陰經 (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


這裡的陰陽什麼意思呢? 簡單的說, 就是相輔相成的臟腑.



比如說脾跟胃互為陰陽, 膽與肝互為臟腑, 膀胱與腎臟互為表裡. 簡單這我懂, 沒有了腎, 你要膀胱幹麻? 沒有了膀胱, 有腎簡直是災難 !!



陰經與陽經交會在手足, 陽經與陽經交會在腦, 陰經與陰經交會在胸部.



Enough, 改天再document十二經脈所管的人體組織, 以及奇經八脈這些聽起來只有武俠小說裡才會講的名詞.



這回, 我帶回來一隻針過我的蜜蜂來拍攝. 失去蜂針的蜂, 只能活數小時或數天. 拍攝之前蜜蜂已經死了, 我拍起來卻有無限感傷.


遠看肚子很光滑, Macro鏡頭下呈現毛茸茸的小肚子. 它的尾端不斷的流出透明液體, 目前尚不清楚是什麼.



嘴巴吸允花蜜的長管, 平時觀察蜜蜂不容易看見:





工蜂的壽命約在40-50天. 蜂像是pre-programmed的生物, 平時辛勤工作, 飼養即將取代它的幼蟲; 而主危國疑時則奮勇犧牲, 義無反顧. 我看著它小小的軀體, 悲從中來, 忍不住問它生而何歡?



人類社會的制約則寬鬆的多, 安逸享樂、欺騙背叛、自我實現, 都是體制內的常態, 我的壽命不止40天, 但自問, 我懂得為何而活? 又能夠為何而死呢? 最近收到一封友朋轉寄的email, 主旨是:"我40歲,我困惑", 裡面充滿現今一個普羅中年的感傷與無奈, 主角他生活無缺, 什麼都有, 就是沒有自我, 夾在養兒育女及撫養雙親裡走向人生的下坡, 在芸芸眾生裡哀哀無告, 十方世界裡逶迤前行. 在我眼裡可憐他還不如一隻蜂! 不能無怨無悔愛其所愛(親人, 伴侶, 工作, 寵物, 興趣...), 不敢恨其所恨, 活著像隻蜂, 死了憾盈胸.



抱歉, 離題了.




第15週: 七針. 命門、左右太谿、左右合谷、左右太衝(太沖)(位於大腳趾和第二個腳趾之間).

左右合谷加上左右太沖中醫經絡學稱為開四關. 太衝穴為肝經原穴、輸穴.




針後一小時內胃縮的很厲害. 腫的不算大, 一天多消腫. 以前有一陣子簡直是工作狂, 上班工作, 下班唸書, 每天睡眠4,5個鐘頭, 週日還去公司加班. 近幾年我很難這樣, 因為我看書稍微久一點, 眼睛就酸痛無以為繼. 蜂針到此, 這個現象大幅改善, 所以這幾天看書又多又久, 翻書終於又跟翻臉一樣快.




最近吃海鮮, 會有輕微過敏現象 -- 手下臂皮膚會出現很像蚊子咬的圓點, 癢的很, 一下子就消失. 以前從沒有過. 問過周醫師, 建議我不要吃螃蟹、蝦子.



我一生孤陋寡聞, 最近好像聽說盤古開天幾億年後, 海裡開始有生物, 又過了不知道幾億年後, 搞出了兩大類, 一種是螃蟹、蝦子這種無脊椎的甲殼類, 另一種是有脊椎的魚類. 兩類互相吃來吃去整個海洋吃的雞飛狗跳, 甲殼類據說吃輸人家所以率先爬上海灘, 發現遍地都是植物水果, 從此在陸地安居樂業, 變成昆蟲. 有脊椎的魚類彼此競爭的非常激烈, 所以也爬上岸, 一上岸發現不會動, 只好在那邊喘氣, 喘了不知道幾年之後終於長出腳, 變成兩棲類, 後來又變出恐龍、哺乳類等, 恐龍死光了就剩下哺乳類跟鳥類. 因為比較晚爬上來, 所以上來後昆蟲已經安居樂業, 遂把昆蟲當作食物, 而昆蟲太早上來, 只會吃植物水果, 所以變成食物鏈的中下層.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兩個啟示: 第一不要吃輸人家, 第二不要爬的太快.




可是這個故事在我身上被顛覆了, 蜜蜂是昆蟲, 我是哺乳類, 蜜蜂可以叮我, 我不能吃蜜蜂的老祖宗蝦子螃蟹! 暈~~ 我變成哺乳類的恥辱.




回頭再談經絡. 經絡分經脈跟絡脈兩大支, 經絡在中醫就是人體血氣運行的channel, 類似江河, 包含主要幹道, 支道, 蓄積調節的湖泊, 溝通的渠道等. 上次所說的十二經脈就是主要的通道.




十二經脈:

手三陰經 (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
手三陽經 (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
足三陽經 (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足三陰經 (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




明代大國手張介賓:「經脈者, 臟腑之枝葉, 臟腑者, 經脈之根本, 知十二經脈之道, 則陰陽明, 表裡悉, 氣血分, 虛實見...」.




說了半天, 十二經脈幹麻取這種怪名稱, 還是沒搞懂. 於是這幾天晚上趁著龐沱大梅雨, 我夜觀星斗, 日讀冊書, 終於搞懂:

「少陽」為陽氣的開始, 「太陽」則是陽氣的鼎盛, 「陽明」是太少兩陽的交會.

「少陰」為陰氣的開始, 「太陰」則是陰氣的鼎盛, 「厥陰」是太少兩陰的交會.

這樣就有三陰三陽. 再搭配手腳, 就變成六陰六陽, 合為十二經脈.

以人體部位來看, 外為陽, 內為陰, 背為陽, 腹為陰, 腑為陽, 臟為陰. 再以相關的臟腑為之命名, 例如足陽明胃經.


第16週: 因端午要南下, 提前於週五到新竹. 本週依舊七針, 而且為了我行動不致太過不便, 蜂針的時間還縮短了一些.


針的部位分別是: 左右合谷, 列缺, 命門, 左右委中, 左右肩井. 由於委中時間甚短, 合算一針.


「肩井」位於肩膀靠近脖子的地方, 屬武術上的攻防大穴, 可治肩頸痠痛不能迴轉、腦充血、高血壓、落枕、腳氣上攻等等一堆. 自己輕輕壓按還好, 但如果是針灸的初學者則最好不要亂針, 針的太深會出亂子, 例如說腦貧血. 很多沒有經過嚴格訓練的按摩師最常在肩膀上出蠻力亂壓亂捏and亂捶, 其實是非常錯誤的按摩方式, 不但不能解疲勞, 還可能會讓肩頸受傷, 更加不適.
肩井


周醫師傳授一個口訣給我:
面口合谷
頸項尋列缺
腰背委中
肚腹三里


這週針的時間比較短, 所有的地方都沒腫, 傷口迅速癒合, 有點像拍電影.


這週起, 我自行開始採用一種療法, 作為補充蜂針療法之用. 我在書局看見關於鯊魚軟骨對於風濕免疫疾病的功效, 於是購買日本製鯊魚軟骨粉末, 每日服用10g. 根據書上所言, 鯊魚軟骨具有預防發炎與修補軟骨的功能, 屬於保健食品, 我先當白老鼠試試. 這玩意兒貴到暈, 有效是應該, 如果沒效, 恐怕有人會嚐嚐人咬療法的神奇功效, 而且我還會找議員立委之類, 戴個口罩加公娼帽開記者會, 哭哭啼啼一翻.




陸續觀察中....
(週記將每週更新...)



也藉此, 要向療程中所有因我犧牲的蜜蜂致上最高的敬意.
* 本文僅作為個人風針療法紀錄, 僅供參考, 切勿以此為醫療依據, 有恙應積極求診醫療院所.

7 Comments: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蜂針療法總讓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聽起來好像不但痛死人,而且小危險?
但,還是要給你加加油!

可不可以請教周醫師,
蜂針能不能治腦袋不好啊?

5/23/2007 3:19 AM  
Blogger Ryan said...

感謝! 蜂針的確挺痛的,但離痛死人還有一段距離,比起女人生產,或是化療,或是某些復健的療程,痛苦的指數還差的遠.
在診所看到接受蜂針的人不少,且查看網路的文章,一般而言似乎是非過敏體質只要在專業醫師監控下都不會有危險.
避免危險的方法我有幾個ideas,一是要先試針,採取間接針法,判斷體質是否適應;二是針完別急著離開診所;三是抓蜜蜂認穴位中醫診所裡很多人都會,但是一定要堅持蜂針的位置跟蜂針的量(針數與時間)都要醫師做出處方才可進行;四是一定要跟醫師溝通自己的狀況,望聞問切裡,問排名第三,從就診的人角度來說,就是提供資訊.

治腦袋這個問題我知,不必問周醫師,蜂針一定有效...只要你被叮的七葷八素,然後花上一屁股冤枉錢,幾次之後你就會靈光一閃,順便恍然大悟,於是腦袋大治!

5/23/2007 7:33 P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的確離痛死人還差的遠,但癢死人可一點都不誇張,尤其對於愛美的女生來說,被釘的地方腫的跟豬頭一樣可一點都不好受~~~~~
希望能堅持下去,一起加油吧!

5/27/2007 8:10 P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原來是痛癢各去半條命,治「腦袋」還要花一「屁股」錢,這~~~~
不過,還是對2位說句辛苦了,希望會達到想要的成效。
中醫有滿多療法或藥方都強調有病治病,無病強身;請問,不知道蜂針是不是也這樣?

5/29/2007 9:29 PM  
Blogger Ryan said...

養蜂人家常遭蜂螫,一般說法是養蜂人甚少感冒,有說是源自於此,也有說是常喝蜂蜜. 我的經驗是蜂針幾個月來,從未感冒. 另一個特徵是傷口癒合比以前快.

我不知道蜂針是否可以補腦強身,以我軟弱的個性,寧可選擇比較輕鬆或是好玩的方式,比如說閱讀或是運動,不過這只是我的方式,診所裡我看過一些為了治病之外的理由接受蜂針的人,有些甚至已經行之有年. 蜂針其實就是一種針灸,甚至溫針的效果更好(蜂針部位附近體溫會上升幾度),所以如果你覺得針灸可以治病強身,蜂針也應該有這種效果.

蜂針的確有個特性是西藥不能及的,就是蜂毒沒有殘留性,它的副作用雖強烈,過了也就過了,不像消炎藥、類固醇、生物製劑等,副作用的餘波蕩漾,所付出的代價不輕. 所以,如果體質對蜂毒沒有過敏,也許可以說至少無害吧,只要你找的醫師是對此有專精的.

蜂針的癢,五六次之後就大幅下降,現在(13次)我完全不會受癢的困擾了.

個人想法,供參考.

5/29/2007 10:17 PM  
Anonymous Anonymous said...

Hello Ryan,

上網爬文行經你的部落格,對於你詳述的蜂針療法很感興趣,也想知道你目前的狀況,已經痊癒了嗎?

12/06/2010 7:11 AM  
Blogger Ryan said...

沒有. 但是我的情況已經比以前好很多. 很少感冒. 我也針對幾個舊傷(韌帶)積極的尋求復健科治療, 訓練肌力與肌耐力, 以減少受傷發炎.

坦白說我認為蜂針對我有很顯著的改善, 但過程痛苦, 費用不低, 叮處也會留下痕跡. 若已經無他法可行, 才考慮. 這是我的建議. Hope this helps a little bit.

12/06/2010 9:55 AM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